当前位置:王冠小说>历史军事>汉厨> 第二百二十三章 该来的不来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百二十三章 该来的不来(1 / 3)

“杨川的腿真被打折了?”

“他坐着轮椅教书?还出了十二道题、难住了朕的满月儿?”

长安城未央宫里,刘彻摊开一卷丝帛,哈哈大笑:“还是姐姐厉害,一次就把那臭小子的毛病给治了,让他虐待、嫌弃朕的满月儿!

还想用三次考试为难人,哼,也不打听打听,朕的满月儿虽然没有住在宫中,可陇西皇甫家那也是书香之家,满月儿自幼饱读诗书文章……

嗯?”

渐渐的,刘彻的脸色变得古怪起来,伸出一根手指,在那一张‘试卷’上画着圈圈,口中嘟囔着骂道:“杨川这哈怂,出的这什么题?”

“不得不说,这几道题还挺有意思呢,”刘彻抬头,看向左下首正襟危坐的一名中年儒生,“董先生,你是咱大汉朝最大的读书人,要不、瞅瞅?”

那名中年儒生淡然一笑,拱手道:“陛下言说,这试卷出自一名叫杨川的读书人之手,莫非他是杨朱后辈?”

刘彻笑道:“并非杨朱后人,这小子乃陇西良家子后人,平日间也就种种田、做做饭,算不得正经读书人呢。”

中年儒生愕然:“不是读书人,也敢开蒙教学?”

刘彻哈哈大笑,道:“几个小孩子闹着玩的,董先生学究天人,要不、帮朕解答一二?”

中年儒生点头,拱手道:“微臣遵旨。”

“既然不是杨朱后人,这位杨川小友的学问,自然也不会是那种一毛不拔的歪门邪道,微臣倒也不妨好为人师一次,权当是提携后学小辈吧。”

然后。

就没有然后了。

董仲舒,这位学究天人、通晓诸子百家的大读书人,接过一名宫人转送过来的‘试卷’,慢条斯理的振一振衣衫,眉头微皱,展卷细观……

这都什么题目?乱七八糟的,十二道题目全都是算术类的,竟然没有一句关于圣贤文章的“精微大义”?

而且,里面还混杂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知识,诸如石硫合剂什么的,不要说儒家典籍里头不曾有过,就连那些个没什么用处的百家文章里,似乎也没有见过!

确定不是胡编乱造?

董仲舒观看的极为仔细,两根手指在案几之上轻轻扣击,眉头微皱,似乎在疯狂计算。

然后。

好吧,十二道题目里,只有那道“称象”的有点眉目,其他的、嗯,其他的都不会做……

“陛下,这试卷、果然就挺有意思呢,”董仲舒随手将试卷对折起来,不置可否的放在案几之上,“此等小道,寒门子弟倒也不妨修习一二,但对大汉公主来说,无异于虚费时日、没什么用处啊陛下。”

刘彻身子前倾,颇为认真的请教:“哦?愿闻先生高论。”

董仲舒淡然一笑,道:“陛下,寒门子弟修习一些算术、工匠之学,掌握一些农桑稼穑之事,出仕后可报效朝廷,无论为官为吏,还是在地方上为百姓之表率,自然是极好的;

然而,满月公主乃皇室嫡亲、大汉公主,岂能学习此等小道之术?陛下,此风不可长也。”

刘彻点点头,笑道:“董先生所言极是……”

……

自己给刘满、娜仁托娅、张安世三人出的‘试卷’,被张汤誊抄后传给了刘彻,这种事情,杨川心知肚明。

他也懒得去理会。

他就不信刘彻会因为这点小事,来寻他杨川麻烦;更何况,他这一次其实也是有心算无心,就想看看刘彻对‘小道’的看法和态度。

如果刘彻认为这种牵涉到农桑稼穑、水利工程等的学问有问题,不愿也不想令其在汉帝国流传开来,那就好办了:

赶紧卷铺盖、走人。

他也不信,一个名传青史、能与始皇帝齐名的大汉皇帝,会如有些昏聩的君王,为了什么狗屁‘面子’,放任一群狗屁官吏欺负一个种田搞科研的?

当然,也说不准。

欺负种田的、打压搞科研的,似乎也是汉帝国的优良传统之一……

……

这一日傍晚,杨川吃过晚饭后,正陪着豹姐一家子玩耍、消食,庄子上来客人了。

一个是中年儒生,另一个,也是中年儒生。

这二人一看就是读书人,一个面容清癯,另一个面如冠玉,各穿一袭青衫,在冬日夕阳下颇有几分书卷气息。

与他们随行者,有三五名谒者、郎官,还有二三十名高峨冠带、大袖飘飘的儒生,看上去甚为儒雅、端方而傲娇。

“这一片封地打理的不错,田地齐整,水利也搞的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