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王冠小说>历史军事>雾雨长安> 第17章 教学授课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7章 教学授课(1 / 2)

寒风忽过,吹的人直打哆嗦。连日来的阴冷天气丝毫不见减弱,秋风啊,你何时走过,带走这一片寥落。院里的树木光秃秃尤其单薄,是不是备受你的冷落。我无意与你蹉跎,只想问一问这愈加寒冷的村落,老百姓该怎么过活。母亲和刘伯、叶娘、阿大他们又去村口施粥了,北边来的人越来越多,县府城墙外已经挤满了人,而粥却熬得越来越像清水一般清亮,城内的粮价一涨再涨, 部分人开始逃离,搜寻新的活命机会。朝廷再一次下了旨意,号召各地捐财纳物,共度时艰,乡间里正四处奔走,安子言和母亲商议,之前购买的大批粮食正是适逢其时,与其纳捐不如自己施粥救济,于是告知里正,联合许多富户一起于村寨南门外,开设粥棚,实施救济;此外,一些盖房修屋、补路、挖井、修渠等活计也由各家各户集资统筹,里正和乡间贤达一起安排,雇佣流民修建,也算是另给他们一条活路。

秋风秋雨愁煞人。安子言穿着往年留下的厚实衣服,呷一口热茶,方觉身子暖和一些。回到书房里,安锦儿和十几个孩子正在做功课,上前仔细查看,孩子们都很认真,似乎都知晓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,只见一个个木板上的字,一笔一划写地是横平竖直,十分有力,写完再用抹布擦干,而后反复书写。这些孩子都是邻里或者宗族的贫苦孩子,在这愈加寒冷的天气里,一是少农活,二是可跟着秀才免费学习,各家父母也是期盼的紧,当然这也是安子言来者不拒导致的,也因此这书房越来越是拥挤;至于为什么用木板书写,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,这时候的笔墨纸砚对于平民百姓来讲,当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,尤其这纸张不耐用的厉害,安锦儿也是用了三天之后,做哥哥的心痛不已,坚决拒绝提供了,而木板则方便去多,写了擦,擦了写,周而复始,无穷尽也。学生书写用的毛笔,还是安子言想得办法,取来阿大打猎来的野兔皮毛,在石灰水浸泡之后,分拣捆扎,然后拆了自家的竹扫把,做成简易的小毛笔。墨就更简单了,各自回家刮下锅底的烟煤,兑水调制即可使用;砚台用的不是小碗就是菜碟,就这样笔墨纸砚全备齐了,从此这间房子里“大碟小碟墨粉碟,碟碟不休;风声雨声读书声,声声不绝”。

站在刘绍云(阿大的大儿子)的身侧,木板上的字刚被擦去,旁边的抹布一半儿已经黑的似煤球一般,菜碟里的墨此时已剩不多了,他现在写的是一首诗——“春x不觉x,处处xx鸟,夜来风雨声,花x知多少”,看来还是有些字不会写呀,安子言蹲下身子,接过毛笔,取来另一块木板,一边写一边念一边解释道“眠,睡眠的眠;晓,春晓的晓;闻,听闻的闻;啼,啼叫的啼;落,落叶的落;仔细看好了,这些字的写法和读法,然后将这首诗再反复背诵几遍,直待字都记熟了”,“好的,先生”绍云回答道。而后走到另一个学生身旁,这是个八岁的小男孩,佃户路家的小孩,是从城里约见知远回来那天刚送来的,小孩很聪明也知道学习,正在书写自己的名字“路子明”,字儿虽然歪歪扭扭,不甚好看,但贵在正确,一番勉励后便去看下一个学生。这是王大爷家的孙儿,来的也没几天,总是掉个鼻涕,活生生个鼻涕虫,或许是穿的单薄,有些冷,安子言让他坐在屋子最里面,叮嘱他回家一定要多穿衣服,少生病。再看看其他孩子,也大都一样,衣服大多打着补丁,有的鞋子还露着脚指头,回头望着门外的天气,不禁摇了摇头,又反复叮嘱孩子们一番,无论好坏都要穿暖、保暖。

看这几天的情况还算不错,大多都已会书写自己的名字,该开始自己的教学计划了,走到最前面的黑板前,看着这一堂学子,安子言不由想起张先生,理理衣服,压压嗓子,端正自身姿态,接着开口道:“这几天来,大家都很认真,基本都已会书写自己的姓名了,从今天开始我们进行下一项学习内容,这次我们首先要学的是《千字文》,此成书于南北朝,是梁朝散骑侍郎、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儿童识字书,现在让我们来开始学习 。”转过身后,拿过石膏笔,在黑板上写到“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。日月盈昃,辰宿列张。寒来暑往,秋收冬藏。闰余成岁,律吕调阳。”随后转身面对一群小学生解释道:“今天我们先学习这一小节,这几句的意思是:天是青黑色的,地是黄色的,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。太阳正了又斜,月亮圆了又缺,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。寒暑循环变换,来了又去,去了又来,秋天收割庄稼,冬天储藏粮食。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在闰年里,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。对这些,大家应该很好理解吧,你们出门看看天是什么颜色,地是什么颜色,晚上星空又是什么样子;春天过后是炎夏,炎夏之后是收获的秋天,秋天之后便是寒冷的冬天,冬天之后呢,又回到百花竞艳的春天,就这样周而复始,往复轮回;我们春天播种,秋天收获已备严冬之需,同时冬天也是作物蓄养营养的时机。至于闰月是是在农历年份中加入一个额外的月份,是为了防止农历年月和回归年即四季的脱节,这涉及到日月及天象的运转变化关系。律吕则是指十二律吕,分别是黄钟、大吕、太簇、夹钟、姑洗、中吕、蕤宾、林钟、夷则、南吕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