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王冠小说>都市言情>我真不是盗墓贼> 第807章、真假张墓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807章、真假张墓(1 / 2)

老唐目不转睛看着我,想要知道关于方士的事,于是我解释道:“所谓方士,就是有方之士,持有方术,先秦时期都叫方士,而到东汉后始将方士叫成道士。方士所修炼方术也就演化为道家五术,千古流传博大精深,分别是是山、医、命、相、卜真,五术与易相伴为伍,命、卜、医、相常用来济世渡人,以成就三千功行,而相术又分为一为相天,二为相地,三为相人。我们相门其实最早也被归为方士的。”

“相地!”我眼睛一亮抬起头终于想到了一个人物,马上对老唐道:“难不成这里是大相师张良的墓?!”

是啊,为什么我早没想到,赶忙调出手机来查阅了一下。但度娘上竟然写着:“张良墓位于豫州汴梁景区。”

本来兴高采烈的刚发现点眉目,顿时又被轻松的浇灭。

不过,我又往下看了看,发现了这么一段话:古书《陵墓志》记载:“汉留侯张良墓,在青岩山。良得黄石公书后,从赤松子游。邑中天门、青岩各山,多存遗迹。”

在豫州、陕州、鲁州、齐州、湘州几个省份都有其墓志的记载。那到底哪个是真的呢?我们脚下的这座山和他又会不会有瓜葛呢?

我将疑问抛给了老唐。

老唐瞪大着眼睛想了想道:“这有什么奇怪的,你忘了萧太后的墓了吗?当时不也说是被挖掘了,还不是被我们找到了真正的。”

张良遇到黄石公,得到了天书三卷,成为汉初三杰之一,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。汉建国后,他知趣的避世,成了修仙的方士。只要是方士,必定精通五术,他若给自己找陵墓,一定会避讳韩信之死因,让后世之人无法找到。也就是说,那些已知的张良墓能被轻易的找到,就一定不是真的。想到此,我的心情终于可以放松下来。

老唐问道:“那你说这张良懂不懂风水呢?”

作为当时第一方士,他给自己坟墓的选址一定会注重风水,而相地又被称为堪舆,他对风水的了解定当是登峰造极的。

我回复老唐道:“我猜想应该是很精通的,相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望气,古葬奉行风水宝地之说由来已久,别说是汉代了,就连春秋战国时期都有,汉代所有的陵墓几乎都和风水有关,比如西邙山,那里之所以葬着许多名人,就是因为风水之气。古人将陵墓多选在风水上佳的地方,为的便是福泽后人,张良是谁啊,那可是出了名的大方士,定在自己所葬之地的风水上下足了功夫。”

老唐点点头低声说:“那你看看这嶓冢山风水如何?”

我叹息一声道:“阴宅的风水堪舆很有讲究,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,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谓之风水,风水之法,得水为上,藏风次之。”

借助月辉刚好能把嶓冢山风水全貌尽收眼底,这里层层山峦连绵不绝遮挡住风,而燕子河在下,川流不息能聚集生气,嶓冢山虽然不是什么风水龙脉可依山傍水定有吉地。

我望向远处,那是嶓冢山一处山势折叠的地方,两座山峰左右并立前面是低缓的平坡,后面高耸的山体宽厚浮重,燕子河在这里迂回形成一个不大的水潭。

左边山峰靠水而立华美秀俊像一匹骏马,这被称为是青龙背上马托人。

在山前汇聚成潭的河水光洁如镜,远远望去泛着青波犹如一台砚台,水潭两侧有矮丘左右拱立,这是案有砚台签筒,左右二童攻书,是文曲之地。

后面是一座宽厚浮重的大山,如同屏障巍峨耸立刚直不斜,在堪舆风水中称之为御屏驸马。

“嶓冢山是难得一遇的青龙转案过穴,就是十九贵穴之一的回龙顾祖,先人下葬在此地后人必定昌隆富贵。”我转头看向老唐信心十足的说道。

“你能看见的但凡有些堪舆本事的人都能看见。”原本以为能博得老唐好歹半句夸奖,结果还是冷言相对。“

张良是当时天下敌意谋士,汉高祖刘邦能为之器重必非同凡响,如此浅显的风水张良会不在意?

但老唐说的这句话确实值得人深思,葬身之所,定是别人看不见的风水之地,还有就是,张良的后代里最出名的莫过于章天师家族了,兴盛至今依然世代相传。若这世间有一个风水相师来过此地,按照我刚才的说法必能找到些许端倪。

我眉头一皱对老唐说道:“这里的风水我不可能看错,的确是难得一见的上好佳穴,先人葬在此处必定荫益子孙,后代福泽绵长。”

“屁!”老唐好似斗胜了的公鸡叫嚣道:“你去看看那些墓碑,我粗略的数了一下,这些墓里葬着的人,十之八九都只活了三十多岁,每一个长寿的。”

我一愣,赶忙用手电照了照,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,果真如老唐所说,这些人最长寿的也不过四十岁,还有一大堆几岁就夭折了的。

可按照此地风水来看,就算没葬入宝穴,但凡是葬在嶓冢山上,也能沾染回龙顾主的贵气,且不说大富大贵,至少后世子孙不该如此孤绝才对。

但如果张良真的最终落户于此,应该是有特殊含义的,断不会仅仅是因为一个回龙顾主的风水局。

我能看到的,想必张良也会看到,应该还有什么是我忽略掉的地方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