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王冠小说>历史军事>北宋一匹夫> 第233章 局势危急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33章 局势危急(1 / 2)

迎着众人疑惑的目光,宁策站起身来。

“书院不是还有八百儿郎么?”

众人当即恍然。

书院自从招生以来,便集中了宁家庄最优秀的人才,同时也享受着最高的薪水和待遇。

上课之余,书院学子们一直保持着和家丁共同训练的传统,可以说,他们具有不次于家丁们的战斗力。

宁策是打算将这些学子们,当做基层将官培养的,所以学生们保持战力的同时,文化素质却是远远高于家丁。

关键时刻,宁策打算动用这样一支嫡系王牌部队。

“本官刚才问过了,”宁策扫了一眼旁边的赵宁,“板甲已造出一千副,重戟与连弩,数量也恰好足够,可以把这八百人从头到脚武装起来。”

史文恭摸着下巴,思索着点了点头,“若是重甲步兵的话,虽然只有八百,但在战场上,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,应能为刘将军增添几分战力。”

“不过杨制使如今不在此地……”史文恭脸色有些为难。

宁策原本的计划,是以杨志为主将。

杨志有武艺,人也精明,作为将门之后的他,也懂得如何统兵作战,完全可以是胜任主将一职。

但杨志在半月前,就带着六百人马,护送商队去了大理,最快也要一月之后才能回来。

但真要等一个月,只怕此番大宋西夏之战,早就结束了。

史文恭虽然武艺高强,但他没有将门的底蕴,也没带兵打过仗,缺乏经验,不适合统兵作战。

他做一个突阵之将,完全没有问题,但担任不了主将。

鲁智深倒是懂得统率兵马,但他性子火烈,作战时往往脑子一热,就身先士卒冲在前面,由主帅变成先锋官。

他的问题和史文恭差不多,适合冲击敌阵,但不太适合指挥部队。

张宪则是年纪太小,经验缺乏太多。

剩下的吕方等人就更不用说了,都是拦路打劫的强贼,打仗就是一窝蜂,什么战术都没有,这种时候指望不上。

史文恭正在为难,却见宁策微微一笑。

“本官早就打算亲自出征了,既然杨制使不在,天意如此,那此次出征,便由本官亲自挂帅!”

所谓救兵如救火,唯恐刘法有失,宁策做出决定后,当天下午,便带着八百学生,踏上了征程。

铠甲武器全部装在大车上,上面胡乱盖上一些粮食袋子,这样外人看来,宁策等人似是又在向西北运粮。

省去沿途府县士卒的盘问。

宁策心急如焚,一路上他也不骑马,只带着士卒们一同步行赶路,依靠长久以来的跑步训练,宁策带兵一路急行军

,星夜兼程赶往统安城。

十日之后,酉时。

四面八方传来西夏人嚣张的叫骂声,沉重的铁蹄敲击地面,脚下的土地开始颤抖起来,举目看去,周围尽是浑身带血,脸色惶然的大宋兵将。

大宋熙河经略使刘法将大刀拄在地上,紧咬牙关,双眼血红。

殷红的鲜血,从他左臂处一滴滴地掉落地下,他却恍然不觉。

刘法环视周围,在他眼中,一切都是血红色的,出征前衣甲鲜明,阵容整齐的强军悍将,如今已变得稀稀落落,纷纷凋零。

大将朱定国右腿上缠着绷带,鲜血从绷带上渗了出来,把他整条小腿几乎都染红了,另一悍将焦安节也是神色慌张,眉头紧锁。

刘法在心中,微不可查地叹了一口气。

此次出兵,原本就是错的,他也本不想来。

一切,都起源于童贯的勃勃野心。

攻克统安城后,在辽人面前丢尽了面子的宋徽宗,事后勃然大怒,发誓要报仇雪恨,征讨辽国,收复燕云十六州。

但辽国西夏一向联动,互相呼应,让大宋首尾不能兼顾。

所以,体恤上意的童贯,不得不加快了征伐西夏的脚步。

只有击败西夏,得到稳固后方,大宋才能把最精锐的西军,调到北方前线,去与辽国决一死战。

以童贯才放弃了稳打稳扎的战略,改以军事冒险。

从政治方面讲,童贯的出发点可以理解。

但是从军事角度讲,几乎所有的兵将,都不赞同此时出征西夏。

尤其是老种经略种师道,反对的最为激,烈。

认为西夏多骑兵,擅野,战,而宋军擅守不善攻,只能稳打稳扎,用堡垒战术,徐徐图之。

然后童贯一道命令,直接把老种调去利州路了。

说是让老种筹备军粮,其实就是踢开这个不识趣的老家伙。

解决了老种,童贯开始着手解决刘法。

毕竟‘时论名将,必以法为首。’

童贯想要打仗,就必须依仗麾下战力最强的刘法所部。

毕竟这时,刘法才是西军战力最强的将领。

刘法又不傻,他懂军事,自然不可能同意童贯的战略,但架不住童贯步步威逼,甚至把皇帝都抬了出来。

说什么你当初曾对皇上说过讨伐西夏,必定成功,但你现在又说攻打西夏困难,这是怎么回事?

实际上,就是拿欺君之罪的大帽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