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王冠小说>历史军事>北宋一匹夫> 第611章 挑选工匠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611章 挑选工匠(1 / 2)

对于宁策的请求,宋徽宗答应的很痛快。

古代的工匠,地位非常低下,在唐朝称为番匠,宋朝称为当行,元朝和明朝称为匠户,简单地说,有些类似后世的户口,工匠属于匠籍。

工匠们世代相袭,没有什么话语权,被人看不起,并且工匠不得轻易离开所属部门,也不能脱离匠籍,没有外力作用下,祖祖辈辈都只能做工匠。

大唐世代,伴随文成公主出嫁,唐朝就曾经赠送吐蕃的大汗,松赞干布,很多工匠。

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,

作为穿越者的宁策,目光看得比这个时代的几乎所有人,看得更远,也更深。

实际上,宁策认为,按照后世某位老人所言,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’,古代工匠所掌握的技术,正是最先进的科学技术,也是最先进的生产力。

贬低工匠的地位和作用,如此做法,实属愚不可及。

正如同历史上,吐蕃一直都是大唐的死敌,直到唐朝灭亡,吐蕃方才逐渐消亡,在这其中,跟随文成公主前去吐蕃的工匠们,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,宁策用脚都能猜得出来。

原本愚昧落后,但野蛮嗜杀的吐蕃人,得到来自大唐的工匠,得到先进技术,制造先进铠甲和兵器,所以才能跟唐朝分庭抗礼。

得到宋徽宗的允许后,宁策谢恩。

这事就算定下来了。

宁策问王黼,“敢问王相爷,十万套军服采购价是多少?”

王黼说道:“一套军服一贯钱,共计十万贯。”

朱勔在一旁阴恻恻地问道:“刚才东平伯曾言,价格会比周坤的出价低?”

宁策略一沉吟,心中暗自计算,

一匹布能做一套衣服,一匹布的市价是六百文,加上裁剪制衣的人工费,大概一百文,总共下来七百文,周坤出价一贯钱一套军服,利润空间并不小。

于是宁策说道:“下官愿

以九千贯钱的价格,提供这一万套军服。”

听闻能省下一千贯,宋徽宗很欣慰,“不错,宁策为朕分忧,朕很高兴。”

第一次北伐失败,宋军损失了很多钱粮,所以宋徽宗对于一千贯这样的,以前看不上的小钱,现在也比较在意了。

谈完军服后,宋徽宗脸色一肃,

“宁策!”

“臣在。”

“你攻破燕京城有功,虽然未能守住,但朕一向有功必赏,这次便升你一级,由东平伯晋升为东平侯。”

宁策大喜,急忙谢恩。

原本按王黼,梁师成等人商议的结果,宁策虽然破燕京有功,但擅自行动,影响大局,只能算他功过相抵。

但由于二次北伐在即,朝廷不能给人刻薄寡恩,有功不赏的印象,否则作战时,谁还肯奋勇向前?

于是官家便改了主意,

借着二次北伐的光,宁策成功地由伯爵,晋升为侯爷。

宋徽宗又说道:“这十万套军服,是为二次北伐的将士们准备的,一个月内,一定要做好。”

“此次北伐,以童贯为主帅,刘延庆为都统,宁策你率领本部兵马,驻守东平府,随时准备听命北上。”

宁策答应下来,

心里有些不快,

上次虽然自己负责辎重,但好歹也跟着上战场了,

这一次成了预备队,等候调遣,

还不如上一次。

宋徽宗挥了挥手,示意宁策可以告退了。

宁策说道:“臣打算这就去将作监挑人,准备制作军服。”

宋徽宗满意地点了点头,回顾左右,便吩咐梁师成,“你派个人,跟东平侯去一趟将作监。”

宁策走后,朱勔眼珠转了转,找了个借口,当即也匆匆离去。

片刻功夫后,宁策来到将作监。

早有管事太监,匆匆相迎。

陪宁策前来的小太监上前,狐假

虎威地说道:“咱家奉官家之命,陪同东平侯挑选工匠,为大军制作军服。”

管事太监急忙一脸谄笑地将两人迎了进去。

宁策问小太监,“公公高姓大名?”

小太监受宠若惊,“侯爷叫我小玄子就可以。”

宁策微微颔首,“原来是玄公公。”

小玄子诚惶诚恐,“不敢当,不敢当。”

主管太监在一旁问:“敢问侯爷需要哪方面的匠人?”

宁策不假思索,脱口而出,“懂金属冶炼的,给本侯爷来三十个。”

主管太监一怔,

心想你要做衣服,为何要懂冶炼的工匠?

宁策解释道:“本官需要做纺车,织机,需要用铁。”

主管太监将信将疑,不过宁策是奉了皇命而来,他不便阻止,于是吩咐手下,将冶炼方面的工匠,统统喊来,供宁策挑选。

花费了半天功夫,宁策挑了三十人,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,心想有了这些人,攻克弹簧难题,就有希望了。

然后宁策又要懂机械的工匠,理由还是制造纺车,织机,于是过了半天功夫,又挑选了三十人。

宁策擦了擦汗,松了一口气,心想搞机床,蒸汽机,制造枪炮的工匠,算是到位了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