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王冠小说>历史军事>北宋一匹夫> 第689章 前有伏兵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689章 前有伏兵(1 / 2)

时间缓缓流逝,一个半月时间过去,

在宁策的规划下,镇戎军步入正轨,商业愈发兴旺发达,快活林里也是热闹非凡,每天都能给官府贡献大量商税,

在王英英的联系下,吐蕃商人如约而来,给宁策带来了一批上好战马,大量牦牛皮和肉干,宁策则以真金白银支付。

粮草已至,在当地又整顿了数日之后,宁策终于在大宋宣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,誓师出征,统率四千兵马,前去为定边军解围。

镇戎军节度关胜留下镇守此地,宁策又命武松协助关胜,临行之前,宁策将武松唤来,好一番叮嘱,这才放心地离去。

此次出征,宁策带上了杨志,鲁智深,高宠,杜壆,李衮,项充等将,众人一路跋山涉水,日夜兼程,终于在数日之后,抵达环州地界。

守将刘镇出城迎接,

宁策在环州休息了一日,次日一早,便再度率军出发,统率四千精兵,直奔被西夏军包围的荔原堡而去。

原本包围荔原堡的数千西夏兵,眼看大宋援军气势汹汹杀来,心惊胆战,居然不战而退,宁策轻松解了此地之围,宋兵士气大振。

荔原堡守将出营拜谢,宁策看这守将年约二

十余岁,英气勃勃,沉稳干练,不禁心中喜欢。

守将单膝跪地,双手抱拳,“校尉李彦仙,见过镇北王。”

宁策上前将他扶起,问道:“你等在此坚守多久了?”

李彦仙道:“末将在此把守已有两月,堡中兵精粮足,便是再守一年,也无问题。”

宁策笑了笑,又问:“此地形势如何?你可知敌军虚实?”

李彦仙说道:“末将一直被围在此地,敌军势大,难以外出侦查,不过敌军能接连包围定边城,白豹城等重镇,兵力至少有三万。”

宁策听了,便吩咐他继续在此地守城,

结果李彦仙主动请战,

“末将精于骑射,熟悉本地情况,愿为王爷前驱。”

宁策心想此人敢于毛遂自荐,又据守荔原堡两月而面不改色,定然是个有本事的,于是点头答应,命他跟着杜壆的骑兵队,担任大军探哨。

宁策命士卒安营扎寨,同时广派侦骑查探敌情,准备次日进军。

到了下午,侦骑纷纷返回,宁策便召集众将,取了地图,开始商议军情。

打开地图,宁策开始分析,

“根据侦骑查探,由此地向前五十里地处,便是西夏大军

所在地,从旗号看,乃是对方主将周浦,人数约两万左右,正在围攻定边城,

本官的想法是,明日我军主动上前,迎战敌军,为定边城解围。”

众将听了,面不改色,唯有李彦仙大吃一惊,以为宁策被今日首胜,冲昏了头脑,

急忙说道:“对方有两万以上兵马,皆是精锐,我军只有四千,兵力悬殊,还请大人慎重从事。”

宁策摆了摆手,“无妨,本王自有主张,对了,从地图上看,这个安疆寨距离定边城不远,不知里面有多少兵马?”

李彦仙说道:“安疆寨那里也就五六百人,自保有余,恐怕无力出击,支援大军。”

宁策点了点头,“既如此,那就这么定了,明日出击,一举为定边城解围!”

次日一早,士卒们早早埋锅造饭,吃饱饭后,便拔寨起行,在宁策的率领下,徐徐而进。

宋军一边走,一边利用挖坑利器洛阳铲,在行走过的道路上挖坑。

宁策骑在马上,望着道路两旁的崇山峻岭,一边走,一边啧啧称赞,在宋军的后身,荔原堡上空,一架热气球正拖着长长的铁链,缓缓升空。

此地名唤子午岭,道路两旁都是陡峭的山壁,山

上郁郁葱葱,到处都是树木,阵阵罡风吹过,吹得树叶一阵乱响,让人心惊胆战,不知里面藏了多少精兵。

李彦仙如今就是心惊胆战,

他虽然一向豪爽,自诩胆大心细,但是也没想到这位比自己还年轻的镇北王,居然也比自己更莽。

敌众我寡的情况下,居然就敢这么大摇大摆地杀进子午岭,也不怕中了敌军的埋伏。

虽然宋军行动的很谨慎,几乎是步步为营,但是在李彦仙看来,这仍是远远不够,西夏军完全可以在道路两侧的丛林中,藏下伏兵,伺机突袭宋军。

李彦仙越往前走,便越是害怕,一想起大军遭到敌军埋伏的可怕后果,他便忍耐不住,当即一咬牙,便匆匆拨马撤回,去找宁策。

宁策有些讶异地望着李彦仙,“怎么了?前方发现敌情?”

李彦仙摇头,禀道:“敌众我寡,道路两旁丛林密布,属下担心敌军会在那里设下伏兵,偷袭我军。”

宁策笑道:“本王不是也派遣侦骑,侦查沿途的丛林么?”

李彦仙说道:“侦骑数量有限,又不能深入丛林,并不能确保大军的绝对安全。”

宁策有些不耐烦地摆了摆手,“好了,本王自有

主张,你不用管了,你若不敢前去,可自行撤退。”

李彦仙闻言一怔。

而就在此时,远处的某个峭壁之上,一队西夏兵簇拥着三员大将,正站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